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现代汉语》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5130076
(二)课程英文名称:
(三)开课对象:广告学(本科)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五)教学目的通过现代汉语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
学分数: 3学分
教学时数
具体分配: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语音
第三章 文字
第四章 词汇
第五章 语 法
第六章 修 辞 (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了解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性质、形成及主要特点;现代汉语各方言的一般概貌;认识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明确现代汉语课的学习目的、内容和方法,为学好其它各门基础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说
一、现代汉语的本质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具有一切语言的共有的工具性(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符号性。
二、现代汉语的含义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地域分支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专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内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历史。
三、现代汉语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的国内地位,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
六、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第二节 现代汉语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一、现代汉语的内容、学习方法和任务
二、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为讲授对象,具有描写性、实用性和基础性。
本课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部分。
考核要求: 1、现代汉语的含义。(识记) 2、现代汉语和方言的关系。(识记) 3、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识记)(领会)
第二章 语 音
教学要点: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知识,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具有分辨普通话语音的能力;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努力推广规范化的普通话。教学时数:1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概说 : 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了解语音的性质以及语音产生的历史,努力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为学习普通话的声、韵、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音的性质 : (一) 语音:(物理、生理、社会属性)(二) 基本概念:音素 音节 音位 元音 辅音(三) 音韵学知识:声母 韵母 声调第二节 声母 (一)发音部位 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 (二)发音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第三节 韵母(一)韵母的结构分类,元音的发音原理及元音舌位图。(二)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音尾韵母。(三)韵母的四呼及结构(韵头、韵腹、韵尾)。(四)韵母的发音训练及方音辨正。(五)韵母的标记符号。第四节 声调 (一)调值及五度标记法,调类及调类名称。(二)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声母与古四声的演变关系。(三)声调的发音训练及方音辨正。 第五节 音节 (一)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声母、韵母的组合规律。(二)音节的拼写规则。 第六节 音变 (一)语流音变。(一)上声和"一、七、八、不”变调节器的基本规律。(二)轻声音变的性质和作用,普通话的轻声词。(三)儿化的音变规律及作用。第七节 音位普通的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和声调音位。第八节 语调和朗读 停顿、重音和句调,朗读的基本要求。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语音规范化的主要内容,异读词的性质、审订及规范,儿化和轻声词的规范。考核要求: 1、 辅音、元音的发音分析。(识记) 2、音节的分析。(领会 应用) 3、《汉语拼音方案》(识记 领会 应用) 4、语音的规范化。(应用)
第三章 文字
教学要点:了解并掌握有关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以及现代汉字的状况,熟练掌握几种常用汉字的检字法,运用所学的文字知识纠正错别字。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隶书(秦隶和汉隶)、楷书、草书和行书。汉字形体演变的简化趋势。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第三节 汉字的构造单位:笔画、偏旁。汉字的书写顺序。汉字的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汉字构造的音化趋势。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笔画的简化。字数的精简。汉字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第五节 掌握规范汉字。纠正错别字。考核要求: 1、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领会) 2、 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结构。(识记 应用) 3、 汉字的正字法。(应用)
第四章 词 汇
教学要点:讲解现代汉语词的构成,词汇的构成。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各种现象,使学生理解词汇发展的途径及其规范,掌握词义的特点及其辨析方法,提高分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第二节 词和词的构成。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类型。词义的性质。词义是词的内容。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模糊性。词义的民族性。词义的构成。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单义词和多义词。多义词义项间的关系。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义素分析的步骤。义素分析的运用。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语义场的种类: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等。 同义义场的类别:同义词各词之间差别的主要方面。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同义词的作用。 反义义场的类别:互补反义义场、极性反义义场。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词的作用。第五节 两种语境: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根据语境解释词义。语境使词义单一化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语,隐语。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第七节 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成语的特点: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成语的来源和构造。成语的作用和运用。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歇后语:喻意的,谐音的。歇后语的运用。第八节 词汇规范化的原则。词汇规范化工作:方言词的规范,外来词的规范,古语词的规范,新词的规范。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字法。词语解释的方法。考核要求: 1、单纯词与合成词。(识记 领会 应用) 2、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识记 领会 应用) 3、熟语。(识记 ) 4、 词汇的发展变化。(识记 领会 应用)
第五章 语 法
教学要点:了解语法这个术语有不同的含义,懂得语法体系和语法学体系不是一回事。对语法特点有初步的认识。端正学习语法的态度,正确认识学习语法的重点在辨认语法现象,分析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而不在名词术语的推调敲。 1、 关于汉语"词类”的问题,划分词类的标准,各类词的语法特点以及词类研究在语法方面的意义——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特征、词的形 态变化;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2、 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功能类型。复杂短语及歧义短语的分析。 3、 单句复句的分析。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语法概说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语法单位可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子成分概述。第二节 词类(上)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根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即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形态特征(包括词形变化)可起次要作用。词的意义指词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在划分大类中的小类时,定义显得很重要。实词是成分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是非成分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1)名词的语法性质。 (2)动词的语法性质。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形容词和动词合称谓词。动词、形容词的异同。 (4)区别词,又叫非谓形容词。 (5)数词的语法性质。基数、序数、概数、倍数。 (6)量词的语法性质。物量词、动量词。 (7)副词的语法性质。副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的区别。 (8)代词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的语法特征。 (9)拟声词的语法性质。 (10)叹词的语法性质。 (11)各类实词的运用。 第三节 词类(下) (1)介词的语法性质。介词短语。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2)连词的语法性质。"和、跟、同、与”的连词、介饲用法。 (3)助词的语法性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字短语。动态助词:着、了、过。比况助词:似的、一样。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4)语气词的语法性质。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语气词连用。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分。 (5)各类虚词的运用。 第四节 短语。短语的含义。短语的结构类型。实词与实词的组合: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实词加虚词的组合:介词短语,助词短语。短语的功能类型:名词性短语(或体词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后两者可合称谓词短语)。短语内部结构的分析。短语的扩展和紧缩。多义短语。 第五节 句子成分 (1)主语、谓语的构成。主语、谓语的意义类型。动语、宾语的构成。宾语的意义类型。 (2)定语的构成。限制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定语和助词"的”。多层定语。状语的构成。状语和助词"地”。多层状语。补语的构成。补语的类型。补语和宾语的顺序以及两者的辨别。中心语:定语、状语后面的中心语,补语前面的中心语。 (3)地立语: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4)句子成分小结。第六节 句类和句型。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几种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双宾句,连谓句,兼语句,存现句。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 变式句。省略句。句式变换。第七节 句子结构常见的错误: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揉,歧义。第八节 复句。 (1)单句和复句的区分。复句中各分句间关系的表示法。复句中分句主语的隐现。 (2)复句两大类型。联合复句: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偏正复句: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多重复句。紧缩复句。 (3)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关联词语应用错误。第九节 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冒号。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标点符号的活用。标点符号的位置。考核要求: 1、 语法概说一节中的相关概念。(识记 领会) 2、 划分词类的标准,各类词的语法特点以及词类研究在语法方面的意义——划分词类的依据。(领会 识记) 3、 短语、单句、复句的分析。(应用)
第六章 修 辞
教学要点:本章由修辞概说、词语锤炼、句式调整、辞格运用、语体等五节组成。篇章结构虽然也是修辞研究的内容,但考虑到"写作”课会讲到,因此,为了避免重复,修辞部分就不再讲授篇章问题了。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修辞概说修辞的性质。修辞和语境。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意义的锤炼: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力求用词准确贴切;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力求色彩分明。声音的锤炼:要讲求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叠音使用自然,双声叠韵配合恰当。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根据不同语境的需要来选择句式。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2)比拟:拟人,拟物。 (3)借代。借代的五种方式。 (4)拈连:直接拈连,间接拈连。 (5)夸张。夸张的方式:扩大,缩小,超前 (6)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7)仿词。 (8)反语。 (9)婉曲。 (10)对偶:正对,反对,串对。 (11)排比:句子排比,句子成分排比。 (12)层递:递升,递降。(13)顶真。(14)回环。(15)对比: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16)映衬:正衬,反衬。(17)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18)设问。 (19)反问。 (20)通感。(21)警策。 第五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连用,兼用,套用。第六节 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韵律配合不协调;词语选用不精子表意不畅达;辞格运用不恰当。第七节 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问题。考核要求: 1、 修辞概说:修辞和语境。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识记 领会) 2、 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识记 领会 应用) 3、 相近辞格的比较。如:借代和借喻 回环和顶真 排比和层递 。(识记 领会 应用) 4、 辞格的综合运用及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问题。(领会 应用)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 编著者 黄伯荣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第3版 2、《语言学纲要》 编著者 叶蜚声 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12月出版 3、《新编现代汉语》 编著者 张斌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出版 4、《现代汉语》 编著者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究室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4年3月出版 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本课程建议选用教学参考书1作为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