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01.22.2025
My site
Site menu
Section categories
感悟人生 [29]
心灵庐山 [4]
美文欣赏 [28]
读书致知 [5]
幼儿教育 [5]
大学教育 [3]
学术论文 [2]
Statistics

Total online: 1
Guests: 1
Users: 0
Login form
Main » 大学教育
      传奇人生多际遇在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临西村小寨南坡下,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古老建筑"保安楼”。"保安楼”下有一座标准化豫西风格民宅小院。这便是当年民国总理赵秉钧的出生地。赵秉钧的辈份位居他这一门赵氏家族第六代,官居民国一品,想当年真是权倾朝野,显赫一时。赵秉钧的人生际遇很有意思,赵秉钧是个孤儿,早年丧父,不久母亲又病故,家境极其贫穷,小时连名字也没有,说起他的姓,赵是百家姓之第一姓为姓,名乃天子脚下第一人(秉国之钧),生日是他自定的正月初一,其真实性究竟如何已无从可考。赵秉钧膝下无子女,他先是收养了一个义子,后来另择堂兄的次子立嗣,以续后统。迫于家境贫穷的压力,赵秉钧幼年寄居于舅父家。曾在家乡一个仕宦人家做书童,他生性慧黠,强悍而有胆识,颇得主人欢心,因此获得自修学习机会,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识。加上自幼聪明能干,学啥通啥,在家乡店铺当伙计时,帮助路过此地的官员修好了一台座钟,从那时起,赵秉钧得到这个官员的赏识和器重,于是就把赵秉钧也带了出去。从此,赵秉钧离开家乡,开始闯荡人生。 1878年,赵秉钧考秀才未中,遂投入左宗棠楚军效力,赴新疆平定阿古柏之乱,隶张曜所部随军出嘉峪关,进驻新疆,东征西讨,作战勇敢,以马术建长,屡建奇功,因早年作战在戈壁滩曾被风雪掩埋三天,幸得不死,但身体受重伤,落下残疾,据说后果还很严重。收复伊犁时,赵秉钧又参加了中俄边界的勘察谈判。鉴于在新疆平乱的出色表现,赵秉钧被任命为新乐县典史。此间,他以"长于缉捕”而闻名官场。赵秉钧介入军政门槛,也与袁世凯有一定的渊源。赵秉钧专攻侦探警察两门,机智殊众。袁世凯小站练兵,慧眼识英雄,将赵拔于草莽,颇受重用,从此赵一直是袁世凯身边的智囊式人物,深受袁的信任。 1900年,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赵秉钧因缉捕义和团有功,颇为袁世凯所赏识,奏保以知州留直隶补用。袁世凯继任李鸿章直隶总督位后,奏保赵秉钧为保定巡警局总督,以知府后补,加盐运使衔。赵秉钧任职期间购阅上海书局翻译的外国警察制度书籍,见识渐增。赵秉钧与袁世凯的日籍警察顾问三浦喜传一起,参照东西方国家现成的法律典范,拟定了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选募巡警500人,分布保定城内外,维持治安,成绩昭著。八国联军撤退以后,袁世凯任命赵赵秉钧为天津南段巡警局总办,日本人伊藤次郎为帮办,原田俊三为顾问 ... Read more »
Category: 大学教育 | Views: 519 | Added by: gougoumao | Date: 09.19.2011 | Comments (0)

大学教育的目的何在
 
      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育顾问写的文章,题目是《What Is the Purpose of a College Education?》作者是 Kevin Lee,他本科在耶鲁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后来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现在南加州拥有自己的教育顾问事务所。虽然原文是针对美国大学新生写的,但对于我们不无借鉴作用。原文很长,我编辑后翻译出来,赠送给我的外甥女--真真,以及和她一样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年轻人。 现在可能要花费20万美元才能完成四年的私立大学教育,可以理解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这个投资在将来会得到回报。然而,用一张文凭去找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并不是你所花的大把钞票的最高所得。
      要想最大限度地把握大学教育的机会,学生们应该专注于广泛吸取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累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和在真实的世界立足的资本。学生们应该踊跃参与社团活动,锻炼社交和组织能力,并利用大学的四年时光来发展自我:学会独立生活,扩展兴趣爱好,通过结识不同背景的人而逐渐成熟,并最终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成人的核心价值和世界观。 好的大学教育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好奇心、主动性和热情,并不取决于大学的知名度。这个国家数千所学校都具有充沛的资源和教授群以提供给学生卓越的教育,只有你想去利用这些资源,你的投资才会真的会值回票价。                  
 广 泛 探 索
 
      美国最好的大学和学院都希望他们的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将来能够成为他们所在领域的领导者并给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许多家长惊讶 ... Read more »
Category: 大学教育 | Views: 421 | Added by: gougoumao | Date: 10.07.2010 | Comments (0)

清华大学与通才教育
 
书屋2001.9
 
       二十年前,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予以很高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都学一点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总名之曰人文科学。如果是专业人才,那就不必要有这样的要求了。这个分歧,用一种比较尖锐的提法,就是说,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人’,还是制造‘机器’。这两种主张,屡次会议都未能解决。后来,折中为大学一、二年级,以‘通才’为主,三、四年级以专业为主。”(《三松堂全集》第一卷318至31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究竟是培养"人”,还是制造"机器”,这不仅是清华大学,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始终没有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国人就会继续丧失思考和创造的能力,甚至沦为会说话的工具,任人驱使的奴隶;而所谓中国在21世纪将会如何如何,不是痴人说梦,就是鬼话骗人。好在近年来国人开始对1952年院系调整开始有所反思,清华大学也正在改变单纯工科大学的形象,但是我们对通才教育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前辈学者的水平;再加上整个社会长期被金钱第一、专家至上、高速发展等急功近利的观念所困挠,就使"人”的培养大受影响,"机器”的制造仍在进行。为此,回顾一下当年清华大学教授们在通才教育上的意见,应该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梅贻琦如是说
  说到清华大学的通才教育,梅贻琦是最有力的倡导者。梅先生字月涵,1889年生于天津。他早年就读于南开中学的前身"严氏家塾”和敬业学堂,20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第一期庚款留学生,赴美国专攻电机工程。学成后返回清华任教,并担任教务长、校长多年,直到1948年年底才被迫离开北平。
  俗话说"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 Read more »
Category: 大学教育 | Views: 411 | Added by: gougoumao | Date: 10.07.2010 | Comments (0)

Search
Calendar
«  January 2025  »
SuMoTuWeThFrSa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Entries archive
Site friends
  • Create a free website
  • Copyright MyCorp © 2025
    Free website builderuC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