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毗邻,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文化长期以来就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并促进了双方的发展。魏晋南北朝起,大量的佛经被翻译和传播到中国,其中的印度文学也以特定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这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大量读者和众多作家。
我们知道,在近现代文学中,佛教文化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学创作。但对于文学家来说,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最大的还是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3年,钱智修在《东方杂志》上刊出了《台峨尔的人生观》,第一次向中国读者介绍泰戈尔的世界观。1915 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刊登了泰戈尔《赞歌》的中译文,并对泰戈尔作了简单介绍。1924 年,六十四岁的泰戈尔正式访问中国。这一时期,中国国内掀起了泰戈尔热,翻译泰戈尔作品及评介文章大量涌现,泰戈尔的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译本。许多中国作家在思想和创作上深受影响。
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研究泰戈尔的有张闻天、瞿世英、王统照,但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是郑振铎。他于1922 年翻译出版了《飞鸟集》,这是国内第一部泰戈尔诗集之全译本。此后,在他主编的《小说月报》上,为欢迎泰戈尔访华,连续出版了泰戈尔专号,其中不乏他翻译的泰戈尔作品及评论文章。1925 年,他的《泰戈尔传》出版。
泰戈尔对中国影响之深厚,中国现代文学界对泰戈尔的兴趣之浓厚,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十九世纪以来,中印两国分别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或殖民地,两国文学家都在探索着如何使自己的笔为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服务。在创作经历上,泰戈尔和中国文学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他们两人都曾在反殖爱国运动中大声呐喊过;在革命退潮时期,他们在思想上又共同经历了痛苦的探索时期,对旧的自我作了深刻的反省与否定;他们都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各自在诗歌中急切地表达出盼望光明世界来临的强烈愿望。茅盾曾由衷地写道:
...
Read more »